迪士尼經典動畫「小飛象」被重拍成真人版電影,已在全球各地盛大上映中。這部片原本不在華特迪士尼本人的計畫之中,卻成了他成立迪士尼影片之後最喜歡的作品,外界本來並沒預期「小飛象」會有突出的票房,它卻意外在美國叫好叫座,連「時代」雜誌都差一點要讓主角Dumbo成為封面主題。最令人詫異的是,它在美國大賣後不久,美國即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連帶讓片子要運往其他地區上映都增加了不少困難,不少國家甚至是在二戰結束後數年才終於能夠公開放映。
「小飛象」描述在馬戲團內誕生的小象,由於耳朵奇大、顯得怪異,成為團員和動物們嘲笑的對象,象媽媽也為牠心疼不已,比正常象隻更大的耳朵最後卻成了牠的特色,因為牠揮動耳朵就能夠飛起來,反倒變成馬戲團內最受矚目的新焦點。卡通動畫原版本是要教育小朋友「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排斥和一般大眾看起來不一樣的人,片中也充滿了親情、友情等感人橋段,雖然缺乏公主、王子的浪漫戀曲,或是邪惡的巫婆、可怕的怪獸,娛樂性和動人的力量並不遜色,數十年來都被視為迪士尼最具代表性的動畫長片之一。
華特迪士尼拍攝動畫長片的第一砲「白雪公主」,不但在美國及世界各地瘋狂賣座,口碑亦極為突出,最後讓他大賺一筆。他對動畫長片的未來深具信心,砸下更高成本拍攝同樣由童書改編的「木偶奇遇記」,然而片子賣座表現卻無法和「白雪公主」相比。迪士尼改弦易輒,下一部動畫長片「幻想曲」將情節的部分減至最低,透過卡通畫面搭配著名古典樂,成為一部前所未見的高質感動畫,竟繼「木偶奇遇記」後踢到更大的鐵板,瀕臨財務危機邊緣。此時他對於拍攝「會飛的大象」電影,一點興趣也沒有。「小飛象」的兩位編劇,只好把情節寫成類似連載故事,每天更新進度,迪士尼本人愈看愈感到好奇,終於衝進他們辦公室追問接下來的發展,才確定要開拍這部卡通長片。
雖然「小飛象」確定能開拍,迪士尼影片面臨連續兩部動畫長片虧錢,被迫用很緊縮的預算拍完,因此全片能省則省,前幾部片精雕細琢、背景的細節都不馬虎,「小飛象」沒辦法再那麼要求,連片長都只有64分鐘,負責發行迪士尼動畫的雷電華公司感到頭疼,希望華特迪士尼再拉長幾分鐘、符合一般認定的「長片」規格,或是乾脆再剪短、成為搭配A級影片一起聯映的B級片,華特迪士尼堅持不改動片長,又不降格為B級片,最終雷電華讓步。「小飛象」在美國正式上映後,票房表現比預期威猛許多,除了小朋友喜愛主角超萌、超可愛的外表外,成人觀眾被暖心勵志的情節打動,不乏有人一再走進戲院,賣座數字也愈來愈亮眼,變成難以忽視的話題焦點。
眼看「小飛象」出奇熱賣,當時最重量級的「時代」雜誌本已經選中片子主角Dumbo成為封面主打畫面,不料日軍偷襲珍珠港,全球大震動,二戰開打後始終未正式參與的美國,不得不被捲入,此事非同小可,「時代」換封面是理所當然的。「小飛象」再厲害也難以跨越戰火,美國上映後在一年之內有上映的國家除了他們的兩個鄰國加拿大、墨西哥外,以沒被二戰波及的南美洲為主,與美國相隔大西洋的英國也上映了,至於和美國敵對的德國、日本等都未上映,台灣那時在日本的統治之下,也一樣沒有機會取得這部影片的拷貝。
不過奇妙的是,與美國相距甚遠的華人區,仍有觀眾有幸在戲院內欣賞到「小飛象」。其實在抗戰初期,向來是好萊塢影片來到中華民國第一站的上海,公共租界蘇州河以南區域和法租界成為被日本偽政權勢力包圍的「孤島」、進入所謂的「孤島」時期,好萊塢影片的上映仍源源不絕,沒有被禁止,也就是在這時期,「白雪公主」、「亂世佳人」、「魂斷藍橋」、「大國民」等經典名片接連在上海首映,影迷們還可以很快欣賞到在美國最有話題的巨片。同樣因為珍珠港事件,日軍進入上海租界蘇州河以南區域,全市至此全部淪陷,好萊塢新片極難再進到上海,各大外片影院開始以舊片重映為主,至民國32年1月,日本開始禁止上海所有戲院再播映美國電影,好萊塢影片不管新舊都在上海暫時絕跡。
好萊塢新片在華人區另一個首映的重要地點為尚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香港上片速度大都比上海稍晚些、領先大陸其餘都市,有些影片上海不會放映卻能在香港登場,偶爾也會出現美國電影在香港先放映再轉赴上海。珍珠港事件發生不到一個月之內,香港也被日本佔領,好萊塢新片能夠上映的機率也就很低了。美國電影無法再由港口進入華人區,國民政府的戰時首都重慶開始取代上海、香港變成好萊塢新片與華人觀眾見面的第一站,由於民國32至34年間,重慶報刊不乏印度電影上映的廣告,可以推論美國新片有可能循同樣的管道和方式進入當地。民國30年秋冬在美國締造賣座佳績的「小飛象」,於民國32年的9月18日開始在重慶市內首屈一指的國泰戲院上映,其餘包括「幻想曲」、「小鹿斑比」等迪士尼動畫在兩年內陸續在重慶上映,上海直到抗戰勝利後才開始推出在孤島時期結束後看不到的好萊塢影片,所以「小飛象」、「幻想曲」等到民國35才一股腦兒排檔放映,造成當年一年之內有5部迪士尼動畫長片在上海接連放映的盛況。上海開始上演「小飛象」等片後,香港、天津等地也隨後接映,至於台灣是在民國36年時首度上映「小飛象」,雖然較重慶上映晚了快4年,還是比日本早了6、7年。
此後「小飛象」在台灣有時會重新推出上映,雖然比起「白雪公主」、「仙履奇緣」等公主系列的重映機率低很多,距今42年前,「小飛象」動畫最後一次在台灣戲院重映,作為給暑期放假的兒童、青少年獻禮,當年暑假北市首輪影片陣容堅強,「小飛象」還碰上了席維斯史特龍的代表作「洛基」、也是名片重映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中影大製作愛國片「筧橋英烈傳」等,「小飛象」仍吸引不少爸媽帶著孩子進戲院。此後「小飛象」動畫再也沒登上台灣的大銀幕,可是正版錄影帶、DVD等陸續發行,一代又一代的台灣小朋友仍能從小螢幕上欣賞到這部迪士尼經典卡通。
惜字壇位于輔弼嶺古道中段,每年農曆八月廿三日,人們在此舉行“敬惜字紙、焚化字紙”活動。
小朋友把平日累積的字紙送入惜字壇中焚燒。
臺海網9月6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記者 黃雪梅/文 張培奮/圖) 8月底,在暑期調研永泰莊寨結束前,複旦大學國土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的調研團隊一行7人登上輔弼嶺古道,來到惜字壇前,體驗“敬惜字紙”的習俗。他們把從農民家裏收集到的有字廢紙放進“惜字壇”焚化,一股白煙從岩縫中袅袅升起,飄向空中。
領隊初松峰博士說:“永泰山高地遠,交通不便,曆史上莊寨總量超過2000座,現存較完好的還有152座,其中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98座。深山裏建造這麽多高規格的莊寨,讓人驚歎。隨著調研深入,我們明白了其中的緣由——永泰不少先人因躲避戰亂從中原南下,帶來了中原文化。同時,建造莊寨的家族大都參與商貿活動,見多識廣,普遍崇尚文化、重視教育。我們多次聽說敬惜字紙、崇尚文化的故事,心生好奇,于是抽空行走輔弼嶺古道,瞻仰惜字壇。”
輔弼嶺古道 從曆史走來
位于永泰同安鎮三捷村的輔弼嶺古道,擁有800年曆史,是古代同安往返縣城的一條重要通道,現存全長約3.5公裏。在這條短短的古道上有“輔弼”摩崖石刻、古莊寨、古橋、古代水利設施、惜字壇等文化遺迹,看點多多。
永泰民俗學者張建設,對輔弼嶺古道研究情有獨鍾。近日,記者從榕城出發,先到永泰城關,接上張建設,一同來到同安鎮三捷村。這裏山清水秀,氣溫比福州城區低4攝氏度左右,讓人頓感清涼。
登輔弼嶺古道之前,張建設帶記者來到三捷村一戶村民家裏。這戶人家珍藏著一塊匾額,上書“名叅啇嶺”四個大字。這是1809年永福縣(永泰縣舊名)知縣蘇公泗爲張季良的兒子張文瑞(即張行豐)題寫的表彰匾,受表彰的張文瑞是青石寨建造者張序捷、張序儀、張序光三兄弟的父親。
三捷村旗杆厝外的安捷橋,是輔弼嶺古道的起點。據介紹,去年地下挖出兩塊石碑,其中一塊是《清·安捷橋》,記載1768年修建安捷橋時,募緣首是張季良;另一塊是《清·重修安捷橋》,記載1822年安捷橋重修時,募緣首是鮑宗禮與張序善、張序捷。
根據史料,輔弼嶺古道上的惜字壇、同安鎮10多座古莊寨,其創建與發展大都與張氏有關。
張氏祖上,文名遠播,最有名的是愛國詞人張元幹。《四庫全書總目》評張元幹詞“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大約在南宋理宗紹定年間,張元幹的一個曾孫張貢,避亂棄官,隱居輔弼嶺,在此設立惜字壇,至今已有780多年。乾隆初年,張元幹第十九代孫季安、季良按當時社會倡導的敬惜字紙風俗,重新修葺了惜字壇。
在輔弼嶺古道附近,矗立著多座建于清代至民國初年的莊寨,如新安莊(旗杆厝,即三捷村張氏祖厝)、仁和莊(青石寨)、聚星莊、渡奎莊、平和莊、慶龍莊、福祿莊、親仁廬、樂善廬、鬥星莊等,皆規模宏大,氣象森嚴,建築精良,文化底蘊深厚。這些大型古民居都是張季良、張季安及其後裔所建。